close

【轉自ptt個人發文(2011.12.05)】

 

  工作到此時此刻,真是累壞了,電腦螢幕在眼前開始發散。不過,這次我真的很想寫點東西,這次不是為了工作,是真的希望這部電影有更好的票房。

  我大概是第一次為了一部電影,跑了三次戲院吧!第一次位子劃滿了,第二次因為一點意外沒看到前十分鐘,再跑了一次看完完整的片子。如此奔波、如此折騰,還是沒有減損心裡對這部電影的感情。甚至在信義威秀突然下片後,想到這部電影可能票房不好,半夜裡心情突然就落寞起來。之前跟過的片,突然下片,也沒帶給我這種強烈感覺。

  我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甚至名列了我今年最喜歡的國片。比起其他部的製作、宣傳,這部的確只是小品,但我就是很喜歡。雖然這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的情感,但光影之間,我們尋找的不一直就是各自的私密對話。

  所謂個人情感,或許就是指大學時去過原民部落的幾次經驗吧!這部電影,最最完整的再現了在部落的記憶。當地人的反應,包含小孩子的、原民青年的、長者的、當地重要人士......。我忍不住一直微笑,想要問導演,這些對白究竟是導演先寫好了,還是即興表演出來的。太真實不過了。幽默、質樸、聰明的種種反應,完全地就是認識的那些原民朋友會有的反應。「我很帥嘛?」這句經典台詞,我想我在他們跟我的對話中,聽過好多次類似的話語了(笑)。

  很不好意思地,還是要跟最火紅的《賽德克‧巴萊》作對照。《賽》片呈現一種原民的堅毅精神,誓死如歸,我也感動地亂七八糟。但《不一樣的月光》呈現地是此時此刻在部落裡的原住民生活,那樣的語調、那樣的生活方式、那樣的反應,骨肉豐滿。那不是一個雖然不到百年,但似乎遙遠如神話的英勇故事了(當然,我認為賽片更呈現了一種人類為自尊自由奮戰的普世精神,非關年代。),那是現在你會碰到的原住民朋友。

  我喜歡《不一樣的月光》劇情編織的方式,清清淡淡地帶入部落議題和一個少年的成長故事。

  這部片,不以沉重的方式去描寫部落議題,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批判力道不夠,避重就輕。但我卻覺得真實。是的,部落有許多問題需要討論,但日子並不是天天地沉重、陰霾、覺得受害,生活在其中的人,還是會笑,在大環境裡,做出自己的小小選擇。編導其實並沒有逃避這些狀況得描寫,而一徑呈現原住民的歡笑與幽默,是在那種清淡的人物呈現裡,表現部落的各種狀況。許多與主角關聯不大,或者看似不起劇本趨動力的登場人物,(如:喪夫的小蘭、面臨升學的莎韻、即將轉學到台北的阿國、傳統文化打獵與維生的年輕獵人們)卻如同部落切片,在生活細瑣裡,靜靜地被看到了。這樣的處理,一直讓我想起去部落的經驗。初接觸,我完全開心於小孩子與部落年輕人的熱情幽默之中,直到我聽到了一些故事,碰到了一些人,看了一些當地的紀錄片,我才驚覺所有地方都有自己的問題要處理,過渡浪漫化部落是不對勁的。但是,也絕不因這些錯綜複雜的議題,部落就顯得悲情。大家仍熱切地活著,有想要打球的煩惱,有想要戀愛的煩惱,有功課的煩惱,嚮往歌星、球星......是的,和我們所有人一樣。大環境有狀況,但我們還是踏實地在小悲小喜中,感知、選擇生活,不會哭天喊地、一片陰鬱、悲情憤怒。

  主角的自然,絕對是這部片的超級亮點。(我也覺得許多角色都非常自然,阿國、阿公、MOMO......) 我很喜歡林依晨說的「現在可以把《藍色大門》裡那個高中生給曹世輝接棒了」。是的,好自然好可愛的一個高中生。坦坦蕩蕩地談起戀愛,在帶笑的眼睛中,有點愛現,但也不那麼愛現,有點自信,但也不總是有把握,有點想引你注意,有時又覺得你煩,十足可愛。那副坦蕩自在但不臭屁的樣子,倒讓我想起許多歐陸的成長電影。我想監製瞿導說的「眼睛有靈氣,人有稚氣,行為模式很帥氣」真是完全貼切。

  這部片一直讓人想起台灣電影這近十年一直有的高中生主題電影。我喜歡《不一樣的月光》,因為我覺得他比起當年如水色般的《藍色大門》,更多輕鬆貼近生活的歡快質地;比爆笑歡樂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更自然透澈。或許,這才是我私以為的,我記憶中屬於青春的那段樣子吧!《藍色大門》、《九將風》,都呈現了成長的苦澀,質地深刻中,多少讓人有點抑鬱卻步;《那些年》十足歡笑,票房炫風,但我多少覺得有點斧鑿刻痕,好像青春是在宣揚中確立的了。(今年幾部受到注目的國片《那些年》、《翻滾》、《星空》,從選角、美術、編導上大致都完整、具感情號召力,但我個人還是在落淚之後,回神過後,多少感到有些斧鑿過深之感)。《不一樣的月光》讓我想起台灣前幾年電影的清新況味特色,又擁有了這幾年台灣電影的歡快娛樂性特色。

  主角曹世輝那什麼都可有可無、沒特別堅持、沒特別要吵的樣子,作為主角,或許有人會覺得顯得有點無力單薄。但我還是私自就喜歡那樣的安排。作為主角,他並沒有主動的趨力,但是他的趨力,都在那些在他身邊來來去去的人之中不得不的推動了。樂觀男孩第一次的流淚,就在那些身邊的人的改變之後。我常常覺得那才是我們成長的風景,沒有多大驚天動地的悲喜,可是身邊的人改變了,我們意識到,自己原來也要改變了。於是,改變了還是會改變,走的人還是留不住,不管是親人、朋友、戀人、傳統文化,或者什麼其他的,但首尾貫穿的那個跑步,告訴我們,還是會坦蕩如實地繼續下去了。成長是如此,面對傳統文化消逝也是如此。那麼自在的一段長跑,在想起許多電影的親切中,更多地是感到一種好適當的坦然。

  最引人爭議的或許是安插的北京劇組人員和總是顯的不如其他演員自然的小茹吧!北京的設定,或許與這部片的資金合作有關,這或許是台灣電影國際合作之後很難避免的狀況。但其實為何要看到那樣的角色安排,就覺得不自在呢?其實,這或許是有幾分寫實的吧。台灣的案子,別的地方拍是存在的事;部落裡也常看到外國拍攝團隊對部落拍攝感興趣。另外,在那種不搭嘎的口音中,反而也是另一種凸顯,凸顯了部落裡各種存在的聲音,當地人以及外來者。如同小茹的演出,比起其他超級自然的原民演員,相較之下仍有不足,但在那種有一點點讓人尷尬的各種表現中,倒是反過來很適當地演出了外來者的尷尬、不合時宜以及過度浪漫化、過度天真。那個拍不停的煩人樣子,不知道是不是編導自身對拍攝者與被攝者之間的反省。常常進部落拍攝絕對是心存善意的,但好容易地就帶給當地人困擾。當地人多數的反應如同電影再現的,並不會直接責難拍攝者,常常是拍攝者就不得不的陷入自己的倫理困境了,進退兩難。

  我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喜歡裡面的演員,喜歡電影好笑又幽默的呈現,喜歡音樂的使用,喜歡那種歡笑之後的一些哀傷,以及哀傷之中繼起的踏實與坦然。其實還有好多想寫的,但我的體力實在不支。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雖然裡面參雜了太多的個人記憶,但還是那句老話,在電影裡尋找的,本就是與自己生命記憶的私密對話。這的確是一部小品電影,並沒有多麼厲害。但我覺得慶幸的是,在念了相關的東西以後,我還是喜歡讓我感動的,而不是厲害的。
 
P.S.希望曹世輝如果真的大紅了,還是一樣自然有趣,不要改變太多(←影迷不合理期待),不然我會很傷心 XD (←迷妹模式開啟) 阿國也演得很讚!~~~啊~~~幾乎素人都演超好啊!
P.S.2 我真的覺得正片比預告片和文宣好看很多很多很多! 
P.S.3 我真懷念跳瀑布的那個夏天 !

 

 

arrow
arrow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