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光影的電影元素,末日主題的思考辯證,屬於2012的當代台灣嬉皮美學,既要是頹廢的「廢柴」,也要是拯救世界的最新英雄!陳映蓉多年後的長片新作《騷人》,帶來台灣劇情長片少見的末日奇幻元素!

       能否繼續存有的懷疑,世界終點來臨的恐懼與想像,末日一直是人類創作不輟的主題。隨著2012的到來,末日預言盛囂塵上,這幾年國內外的長、短片、更是多見相關創作。執導過《十七歲的天空》、《國士無雙》的陳映蓉,延續過去明快的喜劇元素,卻更多了個人創作與觀察的深沉思考,表現在大膽的電影元素上,呈現一個華麗復古、奇幻流離的作品。

   「騷人」可指失意的騷人墨客、懷才卻不遇的廢人、狂人;於是,導演就此打造了一個台灣嬉皮「吳安良」(王柏傑飾演)。過去也玩搖滾樂的他,現實淘洗、理想浮沉,末日來臨之際,瘋癲又狂放的他,打造可比諾亞方舟的網路卡拉圖號,決心革命救世人。大量的手持攝影,將如此一既狂且異的「廢材」呈現,晃蕩游走在虛實之間,迷離的光影色彩粒子、精雕細琢的構圖,不必過多言語,主角們游離紛飛的思緒自然感染至觀眾。拿下台北電影節最佳攝影,可謂實至名歸。

       服化、美術與攝影互相襯托,60年代的嬉皮風情,成功展現在今日的台灣國片裡,十足情調。(部分場景,讓人想起李安的嬉皮主題電影《胡士托風波》)許多熟悉的台灣景色,透過精緻的美術、場景搭建及相應攝影,開始透染出陌生的魅惑氛圍:馬路、停車場、防波堤、廢墟……宛如經歷一場專屬電影的魔幻洗禮。

      《騷人》的音樂,無論是電影靈感來源:David Bowie的經典搖滾歌曲「All the Young Dudes」,或者由Soler樂團打造的電影原創音樂(獲台北電影節最佳音樂),在適當的剪接下,從歌詞到曲風,復古搖滾,讓電影精神完整表現,印象強烈,直至電影散場,餘音不絕於耳,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影音結合,讓人讚賞!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皮克斯推出新作:在聯邦時代的蘇格蘭高地,一頭紅色毛躁捲髮的公主梅莉達,不拘小節、率性而為,喜歡在森林裡騎馬射箭。如此行徑,與一心培育她擁有傳統美好禮教行為的母后違背;當國家需要公主聯姻維繫同盟關係時,衝突自然爆發……。以具人性光輝的創意為招牌的皮克斯,這次要如何來講述如此數量之多而傳統的公主片題材呢?

  當幾個月前預告片推出時,筆者其實是有些小小疑慮的:一個不合禮教的率真公主與傳統體制發生衝突,進而解決,主角成長,故事結束。這樣符合現代社會女性思想的公主片變型題材,東西方都早已屢見不鮮。皮克斯要如何突破、取得新意呢?進了戲院,電影主要敘事線並不脫離預期,但對轉折的深化、角色關係之細膩,卻讓我驚喜,會說故事的,還是能把老題材說得成熟而動人。

  《勇敢傳說》於筆者而言,最大的亮點來自角色關係的著墨選擇。過去動畫片裡,較少見到將焦點落於母女關係的情感內核上,多數是看到父子、婦女、祖孫關係等的刻劃;母女間絕對不同卻又相似傳承的女性關係,過去卻常隱身於母親位置的基本缺席、女兒的遙想懷念。梅莉達與父親關係親密,承襲父親一頭紅色捲髮與大口進食的率性作為,但實際上她卻與母親更加相似;動畫裡表現出母女共有的固執、堅強、膽識,以及不怒而威的王者風範。然而,當相同生命特質、位置的兩人,處於兩個時代時,衝突就顯得更加不可避免而激烈了。《勇敢傳說》把握住此真實的家庭處境,深化成全片最讓人意想不到的轉折情節(筆者小心翼翼不爆雷,就怕影響觀眾觀影樂趣)。在母女之間無法溝通的情境描繪之下,最終卻是更成熟地處理了母職天性與家人間雖衝突卻絕不忍彼此受到磨難的自責與奉獻。

      作為梅莉達的成長故事,《勇敢傳說》提示的是所有對於改變的渴望、自由的換取,同時來自責任的相依與承擔,而非莽撞、不顧旁人地追索求取。當公主懂得面對選擇的有限性,而在之中以智慧找到回身的空間時,她才能優雅的長大。而也在能以同理與溫柔地體恤家人與國族時,先是改變了自己,才有足夠的力量改變他人,獲得命運轉變的可能。

      除了主題之外,皮克斯仍以專業的動畫品質,讓大螢幕的觀影成為享受。在角色塑造下,梅莉達的三胞胎弟弟,從造型到行為,實在是太可愛了!和父王一起承擔了一家的潤滑劑角色和全片笑點!發生在蘇格蘭高地的故事舞台,在細膩的光影繪製下,美得讓人屏息,群山環繞,蓊蓊鬱鬱,雖陰冷卻壯觀,憑添古老神秘的氛圍,竟讓人時而產生像在觀賞實景錄影拍攝的感覺!配樂則使用了大量的風笛,悠揚而具民族性音樂的動能,隨風飄散,隨影播送,讓女孩的勇敢、家人的無私,更加讓人動容。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800米的雲南香格里拉,在稀薄的空氣中,渴望呼吸到最純粹的愛情。缺憾的現實人生,得以在電影裡獲得安慰。這是一段真心誠意的感情,也是一部對電影獻上美麗讚詞的電影。

 

      雲南香格里拉,四季皆如畫,而電影的視覺印象則特別突出在一片雪白之中。最純粹的顏色和最冷冽的溫度,劇本的場景設定和視覺語言,昭示了這個最最純愛卻又充滿遺憾的故事。

 

      電影開展不久,即讓筆者想起港片《我左眼見到鬼》;除了女主角皆是鄭秀文以外,那份對逝去/失蹤情人的執念,令人印象深刻。電影看完後,確認了編導,才發現2002年的《我左眼見到鬼》和《高海拔之戀II》皆是杜琪峰與韋家輝編導的合作之作。這兩部電影,無論是主題情感與角色關係,皆有類同之處。10年前的《我左眼見到鬼》,劇本創意突出,嬉笑之下至真相揭露,情感爆發令觀者措手不及,淚如雨下,無法自抑。而10年之後的《高海拔之戀II》,在不時輕鬆笑點的補綴之外,整部片舒緩動人,蒼茫的雪景中,既有執著的情感,更多了一份自然撫慰的溫厚。

      這樣的舒緩與溫厚,除了來自電影取鏡外,女主角鄭秀文自適自在的表現,也是原因之一。她不再是過去電影裡,那個帶點神經質的都會女子;這次的角色,她幾近素顏,鼻子還可見小小雀斑,雙頰也因寒凍,而總顯得發紅。她表現高海拔偏鄉居民的素樸與麻利,堅守自持地等待著失蹤的丈夫。在一場戲裡,她奔出屋外對著樹海喊叫,久守的堅強化成淚水,無法言語,只能吶喊;那樣的聲嘶力竭,令人想起當年《我左眼見到鬼》裡,她對著滿庭盛開的向日葵,大叫大揮手,想要再召喚與幽冥丈夫的連繫,終是徒然與無奈。除了丈夫失蹤後的堅強執著,鄭秀文表演起初進香格里拉的年輕少女,也是那樣地可愛自然,充滿魅力。兩相對照,讓人驚喜她表演上的收放自如,特別是那份自然而然的情感傳達。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與惡的模糊,道義與背叛的脆弱,北非摩洛哥的攝影,顯影在10點晚場的電影院中,安靜、敏銳,令人屏息。

 

deathforsale1-1600x900-c-default.jpg

     

《謎樣的情人》描繪三個在摩洛哥古城的年輕人,偷拐搶騙,夢想發上財,過上好日子。然而,夜店美人Dounia的出現,吹皺Malik一池春水;警方掃黑,也讓三人中的領袖Allal躲到山裡避風頭。共同行動的三人,暫時分開,此後各自的遭遇,讓性格不同的哥兒們三人,命運殊異,再難回頭。

 

         此部片將黑色電影的類型元素帶進:街頭兄弟情誼、蛇蠍美人、黑白兩道的對立與合作……。電影故事走向雖可預料,但《謎樣的情人》完整的角色塑造,推動劇情,讓整部片有血有肉,充滿說服力。Malik最終作出的決定,在電影前半部向警方報案即見角色性格,當親密的人受到傷害,所有對於道義的顧慮即刻消失;Malik的家庭背景戲,姊姊命運的整個段落,完整推動也暗示了Malik的選擇。而三人中的領袖Allal不滿Malik沉迷女色,對Dounia做出的試探行動,從前半段他還未通知同伴,即瞬間擅自決定進行搶劫包包,即見他獨斷的做事模式,也埋下了最終命運的惡果。Soufiane的轉變看似最為激烈;然而他依附、易受影響的性格,早已決定終途的命運。在三人團體中,他無異議地跟隨Allal,Allal避風頭後,他依循過往的模式行動;搶劫失敗後,帶給他庇護的神祕團體,成為他心靈的依附及往後人生的指南。而「謎樣的情人」Dounia,她的行為自始至終在觀眾面前都是神秘的,大部分來自Malik的想像,或是她在Malik前的說詞,她的神秘,因此成為整部電影最終局面的揭曉。

 

        性格雖決定了命運,但逼使角色選擇的則是逃離不開的社會環境,編導自此放進北非摩洛哥的背景切片:混亂的地下犯罪、女性身分的低落、宗教的滲透與迷惑……。電影自此呈現了特殊的時空背景,而角色們在其中的身不由主,更讓道德論述,難以輕易入主。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首部曲的《飢餓遊戲》,被媒體譽為是近年最忠於原著的改編電影。筆者不曾讀過此系列小說,但光就電影版的《飢餓遊戲》,其精緻、流暢,令人驚艷!

       《飢餓遊戲》呈現一架空之時代背景:在「施惠國」裡,由一富饒進步的都城及環繞四周的十二個行省組成。都城為維持其威權統治,強令各行省每年交出十二至十八歲的少年、少女各一,參與只留下一名「勝利者」的「飢餓遊戲」,互相殘殺,致死方休,都城並實況轉播至全國。而這次,Katniss自願參加此獵殺遊戲,以代替不幸在「抽籤日」被抽中的妹妹……。

        首先令筆者眼睛一亮的是電影精緻的美術、服裝的視覺設計。

        都城富庶奢華,所有建物地景都在標示其掌握了所有政治經濟命脈。身處其中的人(甚至寵物),皆身著各式誇張華服,既繁複又簡約;以現實眼光觀之,皆是只會出現在時尚雜誌而非日常生活中的造型。身為電影觀眾,很難不被其炫目前衛的美術服裝吸引;但同時如同從行省來的少年少女們,在驚嘆之餘,更多的是一種深沉的悲哀。電影以視覺語言突出了都城與行省的差異:相較於誇豔的都城,偏遠行省不論在地景色調、人物穿著,皆是黯淡貧窮。奢侈無聊的都城人,視窮人的性命為草芥,把觀看年輕生命互相殘殺的過程當作遊戲;而被壓迫剝削至極的行省百姓,甚至願意在致命籤筒裡多放幾張籤,只為了多換一點食物。小說電影打造了一個看似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的「施惠國」,但這難道不是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縮影嗎?

        除了美術服裝的視覺設計,電影也以其優秀的特效,創建了都城不可思議的進步科技。在這被喚作「遊戲」的殘殺過程中,遊戲設計者可以隨心所欲的在少年少女者的原始戰場中,隨時放下火球、怪獸、物資……,宛如線上遊戲的真實版。虛擬與現實交錯,令觀者目不轉睛,而道德、科技與人性,複雜與隱憂,纏繞其中。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導演Martin Scorsese帶來的最新作品《雨果的冒險》,與時漸進運用最新的3D技術,呈現的卻是最歷時不變的電影魔力。如同一封寫給所有電影人的情書,向過去經典致敬,也讓所有觀眾,再度降落在電影的夢不落帝國。

        《雨果的冒險》透過巴黎30年代一個住在車站時鐘裡的小男孩雨果,呈現了電影初始發展時,帶給世人的驚異、歡笑與夢想。雨果在追尋父親留下的痕跡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電影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George Méliès。這位在真實影史上的重要導演,以其魔術師背景的眼光,發現了電影具有的魔幻潛力,創作了富幻想性、具藝術概念的作品,大大開拓了電影的形式,使其不只是發明之初的記錄功能而已。不只是George Méliès與故事主線有關,全片處處可見Martin Scorsese對默片經典的直接引用、間接投射,表現在影像對位或情節暗喻之中;對電影史熟悉的影迷,絕對又驚又喜,大呼過癮。

       《雨果的冒險》的3D效果,讓人驚艷,特別是透過導演優秀的場面調度、攝影運動,加乘了3D視效的特點,更顯得錯落有致、流暢俐落。車站鏡頭的水平推進開場,一氣呵成、氣勢驚人;鐘樓齒輪機械、巴黎街景的3D視效,各見細膩的層次分別。3D不再只是「躍入眼前」,而是建立出完整的空間感。在3D呈現上,《雨果的冒險》是筆者個人近年來目前最喜歡的一部製作,如果對這部電影起了興趣的人,真心建議一定要踏進影院觀賞3D版本。

《雨果的冒險》裡,電影牽引著眾人的夢想、感情以及不可抹滅的記憶。儘管技術多麼克難,創意與想像,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孵出光影的夢。Martin Scorsese以最新電影製作技術,講述的卻是電影初始之初的故事。導演不只以技服人,也似乎以此發表了電影技術不管再怎麼演變,創作者總會找到最適合的方式創作電影,說出最好的故事。

        電影本質就是給大眾看的集體觀影經驗,《雨果的冒險》不會只是給電影史迷的懷舊之作,故事核心仍是呈現普世的情感,角色也有困難疑惑,需要面對。讓筆者感動的除了種種對於電影價值的肯定,男孩雨果的處境、對個人使命的追尋,在在令人動容。一段與車站巡警的對話,說出了對個人命運的無奈不解、說出了亟欲尋找安身立命意義的渴望,特別讓人不捨。

         住在車站時鐘裡的雨果,窺見了車站百態,這雙刻意隱藏起來的低調目光,捕捉了在這人群不斷流動的空間裡,發酵的愛情與溫情。導演透過時鐘前後景的構圖設計,呈現出來的巴黎俯瞰靜景與車站人物動態切片,特別有味。讓人想起《料理鼠王》裡,一隻小老鼠來回跑過天花板,縫隙裡可以看到天花板下各間人物動作,無須對白,僅僅一場有趣又別致的戲,就呈現了巴黎人的樣態。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宜人的夏威夷景致,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憂傷,人生喜悲起落,包容於開闊的自然風景中。優秀的演員導演,讓這部劇情簡單、筆觸細膩成熟的作品,吸引眾人目光,拿下大獎。電影雲淡風輕,饒有餘韻,讓筆者此刻仍有些恍惚之感,寒流來襲的台北,似有熱帶的風陣陣吹拂。


      George Timothy Clooney飾演的主角Matt,繼承先祖在夏威夷的土地,在度假天堂娶妻生子,外界看來似乎悠閒無憂。然而,多金的他並不奢侈花費祖產,他孜孜矻矻地從事律師工作養家。如同常見的劇情那樣,忙於工作的中年男子,與家庭疏遠。當妻子突逢意外、陷入昏迷,他被迫重新檢視、處理家庭關係;並難堪地發現妻子外遇的事實……

      這是一個不難想像情節發展的故事,但導演處理的方式卻平實而成熟。在美的令人心醉的夏威夷,主角多金,身處人間仙境。但住在度假勝地,並不等同天天度假;他們如同每個平凡人一樣,會遇到尷尬難解的家庭困境、生死遺憾。夏威夷的藍天、白雲、大海……,在導演、攝影的鏡頭裡,不流於俗氣的觀光美景獵奇,而予人一種溫暖、恬淡、舒緩的氛圍,反差對照身處其中主角面對的種種處境,空間地景開闊地包含所有荒謬悲喜,終能如同一首溫柔的影像詩,吟誦在黑暗的電影院裡。

          電影舒緩的氣氛營造,除了來自明媚美景和節制的取鏡,音樂的選用,更是最佳功臣之一。電影蒐集傳統的夏威夷樂音,滑音吉他Slack Key Guitar和渾厚慵懶的男音歌聲,吹拂起扶桑花瓣,簡單、舒爽而明亮。燈亮幕起,音符仍迴盪耳畔。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執導過《舞動人生》、《時時刻刻》、《為愛朗讀》的Stephen Daldry和《阿甘正傳》、《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的名編劇Eric Roth,改編小說,共同挑戰這個至今對美國人仍極敏感的911事件。但以此為背景的《心靈鑰匙》不在挖掘這個震動世界的事件,而是探討在這個受害者無法理解而突如其來的重大創傷之中,傷痛與治癒如何迴還往復地影響著留下來的人。

      主角奧斯卡是個特別的設定,他不只是911事件受難者的家屬,他也是有自閉症傾向的男孩。而作為一向引領對外世界的親暱父親突然地離開人世,他陷入深沉的痛苦與疑懼之中。他認為再沒有人能如同父親那樣理解他,包括母親;他只想在追索疑似父親留下的鑰匙線索中更靠近亡者,並且對於死亡來臨的毫無理由不能接受,想在追尋線索中,確認萬事萬物該有其因由,如同有鑰必有鎖。

      雖以911為背景,但編導描摹地卻是至親死亡帶來的遺憾與傷痛,故事背景可以被代換為任何天災人禍,舉世普同地仍是聲聲「為什麼是他?」的不斷詰問。而當主角是敏感而有自閉傾向的男孩時,那樣的疑問與吶喊更是發聲地直接而近乎瘋狂。男孩在追尋過世父親的過程中,除了更理解了父親的用心,更加靠近地卻是摯愛卻不知如何溝通的家人。

      逝者已矣,神秘的鑰匙,最終打開的是家庭修復的契機,跨越時代的遺憾、傷感與記憶。並在個人、家庭的挖掘探尋中,隱隱滲透整個社會創傷的陰影──911、二戰──歷史的殘忍,如何傷害了當代、甚至後代社會中的個人與家庭。

      編導細膩之處在於無論是傷痛抑或治癒,絕非如同一段逐漸走向光明解決之途的路徑。無法改變的事實、毫無理由的劇變、迸發又失落的線索,以及隱藏在心底的悔恨秘密;傷痛,迴還往復地狠狠啃食所有經歷災變的人。而修補傷痕,也在不肯放棄的努力之中,或許有治癒的可能。編導描摹這樣的反覆過程,而非刻意地塑造一條「受傷─療傷─癒合」的直接戲劇敘事走向,因此更顯得細膩而貼近真實,節奏奇特而有韻。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痞子英雄》電影版正式上映,台灣難得的動作鉅片,陸海空場景皆有,跳樓、飛車、爆破都來!《痞子英雄》雖仍有遮掩不了的侷限,但絕對是台灣電影類型的一次勇敢嘗試與大躍進!

    《痞子英雄》耗資三億五千萬台幣,是繼《賽德克‧巴萊》後,投資最鉅的台灣電影。最終的成果呈現,無論是在特效、動作設計、場景爆破等,《痞》都算交出了與投資相符之具水準成績。雖然與好萊塢大片相比,細節與規模上仍有些差距,但《痞》真正地完成到讓人不尷尬、極具聲光效果的華語電影一流規格!就筆者個人的小小意見,倒不認為這樣「好萊塢」似的電影,會削弱台灣電影獨特性的發展;當創意不再受限於資金、技術,作品類型能達到多元生產時,電影產業才有可能建立,本土風格才能盡情發揮。之前曾有機會聽到工作人員說到,因人才與技術在多年來遭遇斷層,在拍攝本片時,耗了許多精力在解決混亂、重新學習與整合。如果《痞子英雄》結合國際技術的方式,能真正如理想預期那樣,將技術經驗留在台灣,對本地電影人才培訓與整體環境而言,不啻為可喜佳音。在這個層次上,製片、導演的勇於突破與嘗試,對台灣電影而言有其相當意義。另外,不只是國外技術的借用引進,這次也重新介紹、整合(並期待能傳承)台灣本地人才。像是台灣的國際攝影大師李屏賓,觀眾得以了解在著名的光影詩人風格下,他本身也早已從國外間學習到具備快節奏、多鏡頭的動作片拍攝。

 

     在台灣看到警匪動作片的嘗試,令人耳目一新;但《痞》電影版在敘事上,卻稍嫌薄弱。《痞子英雄》模糊黑白界線,企圖在闡釋正負力量的主題間,羅織進黑白掛勾的巨大利益陰謀。在炫目驚人的聲光特效、武打爆破中,一個又一個的事件發生,糾葛牽扯越來越複雜;片子節奏速度如此種類型片一樣快速,釐清收尾時,卻有些快速草率。並且在有些細節上顯得交代不清,雖仍能使觀眾理解整部劇情,但因此略顯疏漏。散場時,聽到某些觀眾針對情節產生疑問而討論,顯示在此種類型片極重視的邏輯性上,此片顯得有些美中不足。此次的《痞》已達到不依附電視版而可獨立欣賞的成果,不曾看過電視版的觀眾,在電影版觀影上,也不會有任何阻礙。但不論是作為所謂的電視版「前傳」,或者是未來理想預計的系列電影「首部曲」,作為一部電影作品,都期待能達到獨立而完整的架構與呈現。

      同樣地,在完整電影所需要的主角趨力與最終改變上,吳英雄顯得有些平板無變化了。他過去的背景和事件發生後的改變,在呈現的角色塑造上都顯得模糊,可惜了趙又廷精彩身手詮釋出的「超級英雄」了。缺少了周渝民演出的電影版,在劇本上另外創造出徐達夫,在選角上找到黃渤,可說多少成功彌補了消失的「痞子」。不知是源自劇本編寫對白上的用心,還是演員巧思的發揮,黃渤演的這個「痞子味」黑道流氓,亮眼又靈活,不時引發笑點,又保持住此角色重情義的「英雄」質地。黃渤的演出搭配,保持住此種傳統的雙人英雄結構電影設定。

      眾星群集的配角群,筆者自己是覺得不致顯得違和,反而會有許多新奇有味的感受。(但有些配角,或者是為了接續電視版而現身或多出設計,但在登場鋪排上,可能會讓只看過電影版的觀眾覺得不明所以,而覺得有多餘之嫌。)如同台灣地景再現於此部電影時,似乎熟悉但卻有些陌生。《痞子英雄》無論是電視版或電影版,都再現了一個別具風情的台灣城市。只是,或許是因為場景跨越多處陸海空,故事與地景空間的互動顯得略少;不過讓地景單純回歸到背景(場景)的做法,也略去了變成只是一部行銷觀光電影的疑慮,而回到電影的創作表現上。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暮光之城》系列,進入最後終結,平凡高中女生與純情吸血鬼終於步入結婚禮堂。婚姻,是貝拉人類生命的終結,卻也是永生愛情與成為母親的開始。只是,不管是變身成為吸血鬼或成為母親,對於貝拉而言都絕不簡單。

    《破曉》拆為上下兩集,使此集節奏多少顯得有些拖沓、混亂,當然對於暮光迷而言,這的確是帶來更多享受男女主角甜蜜片段的機會;從婚禮到蜜月地,觀眾將見到這對歷經波折的男女,如何品嚐相守的幸福與如影隨形的不安,暮光迷絕對大飽眼福。

    《暮光之城》以美式言情小說敘說一個青春期少女的愛情故事;繼之發展成系列,則可見創作者企圖加深紋理,成為少女的成長故事。從初遇愛情、決定相守至結婚、初夜、懷孕生子,言情的浪漫角色與情節中,帶出在傳統固有的女性價值觀下,女性被期待的幾段人生歷程。《破曉Ⅰ》此集關鍵即在描述貝拉成為母親碰到的困境與抉擇。母親面臨懷孕生子對自己帶來危害,仍決心孕育新生命的情節,一直是許多敘事文本彰顯母性的主題;小泉德宏的《花戀物語》(Flowers)即為一例。《破曉Ⅰ》將此主題極致危險化,以吸血鬼嬰兒帶來的致命危機,強調女性在成為母親時,油然而生的母性、無上勇氣與犧牲精神。貝拉在此集裡,形銷骨立的模樣,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在《破曉Ⅰ》裡,面對愛德華與貝拉走向禮堂,在三角戀中牽扯不清的雅各,也必得開始整理對於貝拉的感情。雅各的轉變,在此集中開始顯現,從追求、讓步、祝福到保護,雅各對於愛情的執著與態度,以及為了所愛之人的抉擇,在此集中將有描寫。至於,在愛情中注定失去貝拉的他,又將何去何從,在此集將有驚人發展。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teven Allan SpielbergPeter Jackson共同合作的《丁丁歷險記》,在堅強的動畫技術、一向擅長的冒險題材下,讓這部改編自比利時漫畫家的名作躍上大螢幕,刺激瘋狂、目不暇給!

      Steven Allan SpielbergPeter Jackson預計將完成開拍《丁丁歷險記》的三部曲。這次的內容,則改編融合原著系列漫畫中的其中幾部,將原系列中陸續登場的重要人物,融合在這一次的電影裡。這三部曲的第一部,以年輕記者丁丁發現的一艘古船模型為始,展開一段破解百年謎題的冒險故事。

    

      在正片開始前,有段用心可愛的小動畫,讓人印象深刻。有別於正片的CG,這段片頭呈現復古可愛的懷舊風格。與正片敘事無關的小光球追逐戰,在觀影期待心理上,頗承接了原著平面漫畫與即將開演的3D正片。

     《丁丁歷險記》以motion capture技術進行拍攝,這種技術使角色的表情和動作更為自然流暢。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高度仿真的演員細部表情。年輕的丁丁、中年的哈達克船長,到了各年紀才會出現的表情,透過捕捉真實演員的表演,動畫呈現因此而能細膩如真,讓觀眾的親近性大大提昇。


      不過既然要費工夫追求仿真技術,何不直接找真人拍攝呢?Steven Allan Spielberg曾表示,之所以選擇以動畫呈現,是希望能保有漫畫的獨特形象。因此,丁丁的形象以及漫畫的瘋狂冒險,都在虛構的電腦動畫裡得以維持完成。丁丁在摩洛哥城鎮與反派人物上演的搶奪線索追逐戰,角色飛車、攀爬、跳躍,鏡頭也高速旋轉穿梭在回教濱海城鎮的特殊地形,流暢華麗、一氣呵成,讓人大呼過癮!這若非動畫呈現,真人實難完成,鏡頭設計也勢必受限。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令人動容的成長紀事,所有還未長大、準備長大、或者不想長大的人,都推薦你在今年冬天進入黑暗的電影院裡,品嚐這個最最寂寞又最最美好的「星空」。

      筆者原先就十分喜歡幾米的《星空》,當電影預告出現後,魔幻的特效、演員陣容以及《九降風》的導演,都讓我殷殷期待著電影的上映。雖然,電影正好刪減了繪本當初那幅讓我瞬間掉下來淚來的圖和情節,但林書宇導演在優秀的繪本原著下,仍發展出媒材應有的轉變,創作成一部完整、美麗的電影作品,並仍保持繪本中細膩溫柔的旨意與質地。成功地突破了改編電影常在原著與新創作之間的尷尬兩難。

     電影版的《星空》,填實了角色的背景,讓繪本媒材轉化到電影劇本時,不致顯得空虛、無說服力。所有繪本中角色的傷痕、困境、嚮往,在電影裡找到了答案。無論是成長中的兩個孩子,抑或鎮日爭執的父母,我們因著電影開始理解那些寂寞困頓的原因、理解了角色們何以流浪?編導藉由情節的添增,更細緻地捕捉了青春期的騷動、不安:同儕、異性、父母、友情、親情、愛情、性的懵懂……。編導筆觸輕描淡寫,卻具成長的印痕,觀眾因此在夢幻的視覺裡,仍能投射品嚐到自身現世成長的味道,想起13歲時,或許已經開始看見現實的不完美,卻仍不夠世故,並且脆弱。

      繪本以女孩的視角觀察世界,電影基本上也不脫離此敘事觀點。但電影讓孩子觀察成人世界的眼光,更加深入、直接;幾場劉若英、蔡淑臻的戲,都讓人印象深刻。因此在這一部絕對是屬於青少年成長的私密紀事裡,還顯影了成人世界的惶惑不安──寂寞的,原來不只是青春期的孩子而已。

     《星空》讓人讚嘆的,當然還有那魔幻、炫爛的特效,讓存在於紙本上的美麗圖像,成為膠捲上流動的光影。幾米繪出了我們存在心底的幻想,電影則讓那些幻想動了起來,這件事,基本上就如同作夢般神奇,而你很難不被幻想成形的時刻感動。導演並不輕率地用特效炫技,每個奇幻的效果,都滿溢著孩子想像的憂傷與美好──想像的美好,原是為了彌補現實的恐懼、殘缺與憂傷。在黑暗的空間裡,身邊坐著陌生人,大大的螢幕卻投影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想像與成長的孤獨,又公開又私密;電影院裡的我們,像是各自與電影秘密對話,卻又似乎共享著每個人成長中似曾相似的哀愁與喜悅。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握票房元素的劇本、漂亮的攝影、熱血的配樂、華麗的機器對戰、意在言外的人性底蘊,《鋼鐵擂台》絕對是今年好萊塢的吸睛之作。

      親情修復、大衛對戰巨人、谷底翻身……,《鋼鐵擂台》的故事元素,其實屢見不鮮。不過,這也某種程度地表示這些主題,對觀眾存有的持久吸引力。只是,舊酒裝新瓶,如何選個漂亮的瓶子,就考驗創作者的功力了。

      原先以為《鋼鐵擂台》重點展現機器人大戰的生猛視覺,進入戲院才發現以人為本的主義思想貫穿全片,並以此刻劃未來年代,科技終究服膺人性。機器人亞當之所以特別,在於它擁有細膩的模擬人類功能,不同於其他機器人灌入大量的程式計算,它的戰鬥出擊來自人類的應變能力,它能夠間接模擬人類「思考」後才產生的動作。編劇導演不只一次曖昧地提供觀眾亞當可能具有「靈魂」的猜測空間:麥斯對亞當說的話、亞當仿若能聽到麥斯的聲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場戲裡,鏡子反射出亞當的形象,而亞當彷彿在看著鏡中的自己!鏡中影像的隱喻,是電影史上許多導演愛玩的手法,幾乎已經如同一標的物,觀眾只要看到電影中出現鏡子反射的畫面,就聯想起種種關於真實虛假、精神分析中「我」的各種意義。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根、熱血又勵志,從劇本、美術、攝影到剪接,筆者認為《翻滾吧!阿信》可說是今年上半年國片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作品。工作人員和演員,可說翻滾出了一部令人印象深刻且喜愛感動的作品。

         改編自導演哥哥的親身經歷,創作者著力在這部電影裡的情感,自然又深刻。「浪子回頭金不換」其實是老生常談,但「翻」在電影各環節的照顧努力,使作品終能醞釀出令人動容的感情。

        電影用心呈現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宜蘭,復古的美術設計、服化造型、道具細節、時代背景下的流行音樂、具地方腔調的表現等,大螢幕裡的小細節,讓人驚喜連連,充滿草根的在地情懷。《命運化裝師》的攝影,讓台灣中部鄉下,呈現一種縹緲溫柔的氣氛,夢幻而別緻;《翻滾吧!阿信》則是將宜蘭鄉下以較為寫實卻仍精準而優美的展現。幾顆阿信或母親騎車經過田邊的鏡頭,橘黃夕照中,天光透染農田,美麗又真實,讓老家也在鄉間田邊的筆者,熟悉又感動。新電影時期的台灣鄉間,呈載著對比晦澀都市的作用,電影風格在極力寫實中,恬淡而具有自然蘊生的深刻力量。新一批的創作者,在呈現記憶中的台灣鄉野時,則具有更活潑而多元的表現,或許是可關注的創作趨勢。

        從美術到運鏡,《翻滾吧!阿信》總讓人聯想起《艋舺》,無論是美術的風格,或者是鏡頭的size及運動。其中有些鏡頭的size選擇及運行,有些老套,可惜幾個可能成為讓人難以忘懷的有力畫面。好在演員出色的表現,終能補足故事情感,硬是逼出觀眾的眼淚。彭于晏的蛻變有目共睹,為了角色鍛鍊出的體態與體能,自不在話下;幾個眼神的表現,頗能讓人瞬間凝結。柯宇綸的專業與投入,令人佩服,瘋癲的、狂暴的、懦弱的、空洞的,完全立體化劇中角色。小演員童趣的演出,如同導演紀錄片前作《翻滾吧!男孩》一樣可愛;資深演員的表現也恰如其分,自然呈現台灣草根人情味,兩代演員的互動,讓人想起《囧男孩》和《帶我去遠方》,台灣的年輕導演們,在劇本、台詞下對角色的設定功夫,越來越能讓演員呈現活潑又動人的自然神態。

        創作者刻劃角色的努力,也展現在主角口頭禪的使用和充滿特色的動作設計。主角體操選手的特色,不只展現在訓練和比賽中;在跳舞和打架時,動作設計融合體操動作,精彩有趣,讓人印象深刻。整部電影在結構上有些小小失衡,角色的關係與心境鋪陳顯得斷裂。主角變成混混以及和菜脯換帖情誼的鋪陳不足;黑道老大兒子立場轉變顯得天真;主角翻身後的努力,在全片份量稍嫌不足。電影著重在浪子時期,在結構上顯得有些過重之餘,但好在漂亮創意的動作設計,讓這些打打殺殺,不致讓觀眾不耐。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作家九把刀將自己的人氣小說,自編自導搬上大螢幕,以其熱烈的自信與熱情,註記自己的青春,也企圖召喚觀眾的記憶。筆者並未看過小說,無從比較這部從文學改編至電影的優劣好壞,但整部電影,從預告到完整版,瘋狂爆笑又親近,並在這樣的親近性中,漸次感染著無可拒絕的傷感。傷感的在於,無論是誰,好像都可以在裡面看到某個人,不論是記憶裡的他,或者是某個時刻的自己。

 

      九把刀不愧是具人氣的網路作家,電影的對白、鋪排的網路用語梗、角色的小動作、場景的佈置,可說是這幾年來筆者個人親近性最高的一部電影。(這也是電影放映,不時出現電影觀眾會心「爆」笑的時刻!)幼稚的男孩與成績好的女孩,其實是個熟悉的故事設定;但九把刀突出的在於各人物的細節設定,讓這群年輕的角色,顯得平凡而更加符合觀眾的成長經驗。大部分的學生都是這樣的!閒閒愛做些蠢事,嗆嗆師長,但也還沒那個勇氣逞兇鬥狠混幫派;努力念書、應付「log」,但也不至於變成書呆與其他同學脫節……加上那些此起彼落熟悉的梗,觀眾很容易地產生了替代作用:可能是那個幼稚的男生,也可能是那個成績好的女生;可能曾經追過某個女孩,也可能曾經因為某個人做出的蠢事而心跳不已……。於是,大螢幕裡的電影,突然地疊影上觀眾心中某張臉或某個畫面,記憶裡的彼時照映現實的此刻,傷感自然蔓延,或許在大笑中還硬是逼出了眼淚。

      上述親切的生活、時代感,是這部電影極佳的優點,不過筆者多少覺得有些可惜在於部分的時代設定,是交由第一人稱的自述旁白直接帶出,若能更予以影像化的設計,會更強化電影感。如《九降風》那樣氣勢萬鈞的球場開場,一下就把觀眾拉回到1990年代的台灣,力道深刻,讓人難以忘懷。當然,整部電影已足見導演透過各種場景、道具擺置,營造的時代感,但既然親近的召喚性,是這部電影令人激賞的優點,筆者個人難免有些過於嚴苛的期待了。

       導演準確的選角和執行導演的演員訓練,成功的撐起這部青春味濃厚的電影,使片子從頭至尾都活力四射,沒有絲毫尷尬。無論是兩位主角和各主要配角的演出,把那份只屬高中大學生才有的搞笑誇張或者偶爾的故作姿態,表現得如此自然。除此之外,還有幾位更次要的配角選擇,會讓熟悉網路PTT的鄉民,有些小驚喜,也足見選角的用心。電影呈現男主角近乎自傳式的過程,於是從學校到家庭,從高中到大學,仔細地設定了男主角,故事也多圍繞於此。這當然是編導的選擇,但多少有點讓人覺得可惜了片名中「我們」兩字,特別是幾位主要配角角色基本設定如此鮮活、演員又表現得如此靈活;而宣傳海報上也是放了一群人的樣子時。或許,在主次失衡與豐富配角骨肉上,總是劇本難題!

       電影的攝影、剪接、音樂、動畫上,基本上都符合統一調性,活潑有趣,使電影從頭至尾,沒有冷場。不過可能就也因此少了一點點,以電影語言令人驚艷而難以忘懷的鏡頭、聲音或片段。不過,電影基本上已經成功地完成了以影像流暢完整地說故事,並且,是個蠻好聽的故事!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異的燈光,飄移的攝影,《命運化妝師》兼具奇幻、懸疑、愛情類型,以台灣較少見的電影樣貌出現了。

      在台灣,生死話題已不如過去禁忌;以喪葬為題材的電影,在世界也多有所見。改編自散文作品的《父後七日》,呈現傳統喪禮各種繁文縟節,誇張、荒誕中,思親之念逐漸蔓延。這次,《命運化妝師》以大體化妝師為主角,尊重與專業,使大體化妝師得以擔負起時刻面對死亡的工作。然而,當眼前冰冷的大體是過去認識的人,記憶與遺憾下,呈現人性的張力。電影在這樣的設定中,呈現現在與過去交叉的撞擊。眼前現實的處境,都拉扯著過去被隱藏的回憶,一點一滴,讓角色中人的遺憾、痛苦、愧疚……都要無所遁形。人,終究都得面對自己隱藏的秘密。

       這次的選角都頗在水準之內,各別角色,多能恰如其分。隋棠優雅美麗的形象,讓所有為她癡迷的角色動機,具有說服力;謝欣穎盡力表現角色兩個時期,樣態與心境的不同;吳中天演技向來頗有歷練,表現影中人的壓抑與爆發。綜觀整部電影,發現在多元素的包裝下,主題其實還是放在人如何重啟、面對,過去刻意隱藏的脆弱。這些演員自然的演出,提高了電影的可看度。

      不過,電影也因此有支線過多的疑慮。許多角色,都安排了若有似無的背景設定或看似伏筆的鋪排,觀眾期待設定發生作用,電影卻又往往點到而止,未有深入發展,多少有些可惜。這也許是前期劇本的設定,或者到了拍攝、剪接,增刪後的結果。

 

     《命運化妝師》終究是探討人到了不得不揭發過去隱藏的脆弱時,如何面對自身的遺憾;電影予以傷感的愛情主題。然而,這部電影特別在於,編劇、導演更試圖加上奇幻、懸疑等元素,要讓故事呈現類型片般的吸引力。這樣的片子,在台灣是少見的;導演做了很大誠意的努力,結果也在水準之中;國片類型的發展,因此有了更多元的可能。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雄角色一直是電影傳統主題之一,藉著兩位實力相當的角色,合作或敵對,拉扯出人物宿命和劇情的張力。此次《關雲長》的編導莊文強、麥兆輝,多年前轟動影壇、重塑香港間諜片風格的《無間道》,以系列三部曲將陳永仁、劉建明兩個經典角色塑造的骨肉分明。此次,雖名為《關雲長》,但曹操與關羽兩位人物,一文一武,將熟知的歷史小說人物,做出更深入的探討和翻轉。

      既然正史為勝者所之言,而演戲情節又實為小說家創作,歷史始終不可能窺得全貌,當年的千古風流人物,更是難以掌握真實的性格。因此把《關雲長》當作電影人的創作,而不悉心比較與自己印象中的三國人物相仿或相異,或許是欣賞這部電影的最好也最享受的方式。

      最新一代的武打明星甄子丹飾演的關羽和實力派演員姜文出演的曹操,雙雄對照以文武呈現,呈現三國片裡有趣的新意。甄子丹的身型或許與大家從正史或小說中獲得的武聖形象不同,但他溫文仁慈而時有疑惑的表情,詮釋了一個武功蓋世的英雄將軍,也許有身為平凡人的困惑、無奈和慾望。姜文的演技不在話下,除了演出一代梟雄的霸氣與謀略,在編導的角色塑造和演員自身細膩的層次,將曹操的複雜性建立,不黑化,但也決不完全漂白;電影中話鋒一轉、表情一斂,就讓人見識到演員的精彩表現。其中編劇藉著幾句人們熟知的典故,作出新的詮釋,諸如:「挾天子以令諸侯」、「短歌行」、「寧我負天下人,莫天下人負我。」種種以此達成對角色的挖掘和過去形象的轉變,令人驚喜。除了雙雄之外,其他將領也在有限度的篇幅之中,展現血肉,不再只是一群被打被殺的兵士將領。

      關羽在電影裡每一段的武打場面,各有特色,讓「過五關斬六將」不只是一個表示萬夫莫敵印象的虛詞而已。或簡或繁,每一場關卡在電影節奏不拖沓的情況下,儘量滿足觀眾觀賞武俠功夫片的慾望。《葉問》中擊劈扎實的表現,展現詠春拳法的武術之美;在《關雲長》中,則結合各大將的兵器特色,以及每一個不同的場景下,環境與人物功夫的互動。除了熟知的長刀,流星錘、長劍、短刀、長槍、弓箭皆來,不同兵器交會激發的場面表現,結合招牌的武打身手,令人印象深刻。

      其中,對場景的選擇,無論是地形或燈光、鏡頭的設計,讓場面顯得更加豐富。一場在狹窄長巷中刀與槍的比劃,讓這古代巷戰看頭十足、大呼過癮,驚嘆導演擅用場景的設計,以及甄子丹作為武術指導的用心變化。另一場在兵器工廠中與群人對戰的場景,背光、昏黃的燈光色調,既險且危,還有幾分黑色電影的幽暗況味。不只燈光,透過鏡頭設計,有些「過關」的畫面,在鏡頭推拉之間,也可表現得不直接卻有世代混亂而戰鬥的絕對殘忍。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結合卡通動畫與真人演出,西方的復活節兔子要讓時屆兔年的東方孩子,也大聲歡笑!可愛的動物動畫:靈活的長耳朵、閃亮亮的無辜大眼,兔子可愛的讓人忍不住讚嘆;肥胖胖、毛絨絨的黃毛小雞,扭動屁股跳舞的俏皮模樣,更是讓坐在電影院的觀眾,不知不覺屁股好像也快離開座位扭動起來!

      編導創造了一個關於復活節的童話世界,結合復活節的彩蛋、兔子和小雞,還有在復活節當天被西方探險家發現的南太平洋島嶼;「開運兔」創造的復活節傳說,宛如冬季的聖誕老人,在春天載著繽紛絢麗的彩蛋和糖果,從天而降,獻給全世界有復活節「市場」的孩子。隱藏在復活節島巨石像底下的糖果工廠,多彩夢幻,鏡頭切換又抬升,引起無限驚奇,電影果真是夢工廠,把孩子所有最瘋狂嚮往的畫面成真!

 

        少年兔主角伊比為了夢想來到好萊塢,有趣的是會說人話還會打鼓的奇怪小兔,在這個城市裡,除了男主角佛瑞德被嚇得魂飛魄散以外,所有人都見怪不怪──編導幽默地聲稱──好萊塢果然是個所有事情都可能的夢想之地:兔子會打鼓、車子會說話、豪宅處處有、人類也可以當上復活節兔!

     這是一隻少年兔追逐夢想的冒險之旅,不僅看到自己夢想的光芒,也刺激了另一個人類世界理應早該有個穩當工作的失業男人,去發掘自己的才能。小孩看可愛動畫看得開心,不少大人看到被家人教訓、嘲諷的失業佛瑞德,那副不知該如何是好,不想低就,也無法高成的窩囊模樣,或許也有些似曾相似的心情,心有戚戚焉中,無奈地三聲苦笑罷!伊比向父親表示自己或許不是最好的「蛋」,卻可能是最好的「襪子」,這奇怪的比喻倒是鞭辟入裡;讓人想起「三個傻瓜」裡Rancho點破好友Farhaan表現之所以一直不理想,是因為不是做著自己最喜愛的事──攝影。伊比在子承父業與音樂夢想中掙扎,佛瑞德在穩當工作和追求喜愛工作中苦惱……麵包與夢想在生涯天平的兩端擺擺盪盪,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如電影的主角們一樣,勇敢追逐、堅持真正的志業呢?

     這同時也是一部標準的好萊塢傳統電影,在主角慾望的需求、追逐與完成中構成整部電影。也總是回歸了好萊塢的主流意識型態:家庭的回歸與完整。少年兔與失業男,最終都取得與家庭關係的和解,達成自我理想與家庭期待的平衡;儘管這平衡達成顯得有些容易而過於天真,但作為一個充滿歡笑的喜劇電影,羅織一個美麗的未來,不就是好萊塢讓我們所深深陶醉的夢想世界,在黑暗的空間裡,度過一段美好而值得期待場外真實人生的時光。

     特映場次之中,不時充滿孩子的大聲歡笑,或著是因為可愛的角色,或著是被幽默的台詞逗笑。編導掌握了兔子與人類關係的種種可愛關係:諸如人類面對小動物與玩偶的反應等等;又在引用其他著名電影的互文性中,激發笑點。在種種笑料之中,不僅電影讓人發笑,小觀眾的觀影反應,也激發電影院裡另一個有趣互動呢!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盡力避免超出預告片的劇情介紹,行文間若仍有小雷,請見諒。)

        吉卜力工作室最新作品,再次用了溫柔的口吻,講述一個給孩子、也給成人聽的動人故事。《借物少女艾莉緹》改編自英國作家Mary Norton 1952年的童話故事。此次導演由《神隱少女》、《崖上的波妞》等作品的動畫師米林宏昌擔任,剛滿37歲的他,年輕而受到注目。而宮崎駿則任企劃、腳本,使整部電影仍保持著濃厚的吉卜力風格。

        即將動心臟手術的體弱少年小翔來到鄉下外婆家靜養,意外地發現小小人的存在。而借物一族的少女艾莉緹,活力充沛、勇敢堅毅,即將滿14歲的她,在宛如成年儀式的第一次向人類的「借物」行動,確認了與小翔彼此的存在,於此展開一段特殊情誼,也帶來彼此生命的巨大轉變。

        兩個身高、權力極其不等的人,如何成為朋友?導演米林宏昌思考過去關於小矮人與巨人的故事呈現,細細體量,將單方依存關係轉化成互相需要。於是,真心互助的關懷,扶持成就彼此生命的難關,我們看到了一段極其溫暖的跨界情誼。這樣對他者的尊重母題,同樣也是吉卜力過去作品一貫的精神展現,無論是人類、神靈,抑或眼前只有一支筆高的小小一族。甚至,不具人類形象的動物也是。對自然萬物的尊重,成為系列作品永恆的關懷。

       電影中具相對危機力量的老管家阿春阿姨,興奮如幼童(相較於外婆的穩重沉熟,兩位老婆婆的相對關係,也常是吉卜力作品的角色排比)。她的興奮與相應作為,如同另一個不懂尊重的貪玩孩子,絕無存心傷人性命之意,但奇觀心情,少了一份己所不欲的溫柔體察,往往總要造成彼此的傷害。(小翔第一次自以為是的新廚房行動也是)。吉卜力作品隱含的教育意義,不只說給孩子聽,也值得所有自以為是的成年人以之為戒。

       吉卜力作品中的主角少女,一向勇敢聰慧,角色印象往往鮮明過於少年。(當然,這非所有作品的定論。) 這次,電影一開始的小翔直接就以養病的設定登場,較之前作品的少年形象,在行動力、能力上,是更加的弱勢。然而,隨著艾莉緹的出現,滅絕種族求生求存的積極生之動能,召換了小翔保護他人的能動力,以及對自身病體的重新生存欲望。也因此,互相吸引了艾莉緹。少年少女彼此間的友誼甚而初戀般的情懷,跨越個性、族群,純真細膩,竟也要淡淡地在觀眾的心裡漫散開來。止不住的傷感。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導David Fincher帶來新作「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故事主人翁瞄準全球當紅的社群網站Facebook創辦人,講述這個傳奇年輕人的創業故事。不論你是不是臉書愛好者,電影劇本的機智、導演電影語言的使用,以及創業故事之外更多的意在言外;都值得你注意本片。

「社群網戰」從預告片到電影不到20分鐘的開場,音樂的使用就引人耳目一新。主題曲「CREEP」緊密扣合主人翁Mark Zuckerberg的角色印象,歌詞多少也呼應電影欲展現的角色心底欲望。而一段緊跟Mark走回宿舍的長長路程段落,環境電子配樂的使用,支持了這是一個與網路社群有關的故事,虛擬、迷幻,甚至可能是孤獨地。更重要地是,Mark從人際的挫折到開啟版圖大業,似乎也就在這段回宿舍的長長路程中開始轉變;迷幻的電子音樂,也成了開啟這個傳奇故事的氣氛前奏。

整部電影的節奏快速,成了電影鮮明的色彩。David Fincher用如此快速的故事展演,除了讓電影絕無冷場外,也變成故事主人翁們個人特質、身處環境氣氛的最好註腳。於是,我們可以感受到哈佛名校裡存在著一群競爭力絕對強者的天才;感受到傳奇般的科技業裡,分秒必爭的網路擴散、價值嘖人的天價起伏……這是一般平民老百姓難以企及的生活體驗,是電影開啟如同窺探另一個世界的可能。

電影能有如此明快的節奏,劇本編寫功不可沒。編劇Aaron Benjamin Sorkin寫出快速、機智的對白,讓這群年輕強者角色們,展現出其跳躍式的天才思考。故事敘事包含倒敘、插敘,過去與現在交錯,前塵往事的信任與今日眼前的背叛對立,讓這個簡單的訴訟式事件或傳記型故事,變得活潑而不無聊,甚至有些今非昔比的喟嘆。

此部電影取材自Ben Mezrich的小說,此書則又是依據當事者及蒐集的資料撰寫而成(然而,並沒有取得主人翁Mark的訪問及證實)。因此,多數看完電影的人多半會質疑電影裡描寫的事件及人物特性,是否屬實?畢竟,這部電影如同傳記式,高度指涉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時地物。也因此,觀眾們對於人物誰是誰非就有更歧異的看法;或者批評來是質疑原著資料來源的公正度,或者是批評演員演技不夠到味、明確,以致大家無法取得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一致性看法。

黃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